发布时间:2025-01-01 18:33:01 浏览:209
中国绿色时报1月26日报道在网上百度一下静宁县,中国苹果之乡、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等众多美誉赫然在目,搜索出来的新闻绝大部分都和林产业相关。这不难看出静宁的林产品在全国的名气之高。
静宁县林产业之所以能在较短时期内取得快速发展,退耕还林工程功不可没。地处甘肃省中部的静宁县,属典型黄土高原沟壑区。面对生态环境脆弱、经济条件落后这一县情,静宁县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与培育特色产业进行有机结合,大抓绿色富民工程,取得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截至目前,全县共完成退耕地还林36.85万亩,配套荒山造林43.1万亩、封山育林1.3万亩,森林覆盖率从退耕前的9.9%提高到现在的25.9%;退耕还林发展优质果品基地8.6万亩,经济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。选育科学化。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之初,静宁县为重点解决能致富的问题,大力发展经济林。
在树种的选择上,经过细致的科学研究和反复的实地考察,最后以适合全县土壤质地、生态效益好、经济效益较高的刺槐、山毛桃、苹果等当地树种作为发展经济林的主要品种,并积极引进了三倍体毛白杨、凯特杏、李子等树(品)种进行示范推广。其中,享誉国内外的品牌产品平凉金果红富士苹果的主产区就在静宁县。科技普及化。要想产业逐步发展壮大,必须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。
静宁县一直以来非常重视科技人员的培养和培训工作。据统计,静宁县每年培训果农达3万多人(次),现已建成果业协会33个,拥有资格证的农民技术人员达1320人,初步形成了覆盖县、乡、村、社的专业技术人才网络。
规模壮大化。静宁县在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过程中大力发展苹果经济林,初步形成了企业+基地+农户的产业模式。
全县现有果品贮藏销售公司41家,贮藏能力达11.8万吨。以常津公司、静宁陇原红果品有限公司、麦林公司等为代表的6个果品营销企业,取得了自主经营出口权。
2005年~2008年,全县累计出口苹果1.8万吨,创汇1196万美元。2009年,常津公司、陇原红果品有限公司已和德国家乐福超市签订了意向出口合同5000吨,发展态势日趋猛进。产业多元化。
林果业现已成为静宁县的第一大产业,在林果业的带动下先后建成了恒大纸箱厂、工业品公司纸箱厂、鼎元纸业等果品包装企业,这些企业年生产能力达2亿平方米,产值达1.3亿元。与此同时,静宁县还积极发动退耕户开展林下种草、林下种药等产业。
林下种草业还间接带动农村养殖业的发展,目前全县已发展林下种草3万亩,发展养牛大户520余户,形成了产业多元化的新局面。满目青山秀,十里金果香。静宁的生态环境优美了,改善了经济发展环境,羲皇故里处处洋溢着林兴民富的绿色气息。依托退耕还林发展壮大的后续产业,必将为静宁林业增添新的活力,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更宽的发展之路。
本文关键词:赛酷体育下载官网,赛酷体育下载官网最新版V7.24.568,赛酷体育下载官网(官方)网站/网页版登录入口/手机版最新下载
本文来源:赛酷体育下载官网-www.3dmdw.cn